這事兒得從我在操場角落喂流浪貓說起。那天我剛拆開一包小魚干,幾只橘貓就蹭過來了。我蹲在那兒,看它們吃得呼嚕呼嚕的,也沒注意旁邊有人拍照。結果第二天,我的臉就出現在了校園論壇上——標題還挺煽情:“操場男神和他的貓崽們”。
貓糧塞滿我的包,女生塞滿我的心跳
我差點把手機扔了。什么男神?我就穿了個破T恤,頭發亂得像雞窩。可女生們不這么覺得。從那以后,我每天都能“偶遇”幾個陌生姑娘,一臉認真地告訴我:“同學,三號樓后面有只小貍花好像腿受傷了!”或者“圖書館窗臺底下有窩剛睜眼的小奶貓!”
更離譜的是,我的書包開始變成魔法口袋。早上打開一看,里頭塞滿了貓罐頭、凍干、甚至還有手寫的小紙條:“拜托照顧好小白哦~它挑食,只吃這個牌子。”我室友一邊啃包子一邊酸溜溜地說:“你這哪是喂貓,是開慈善基金會了吧?”
其實我挺懵的。我本來就是個懶人,喂貓純粹是因為自己窮得只能吃食堂,看它們餓得喵喵叫有點難受。現在倒好,全校園的貓都成了我的“責任”,還附贈一群熱心過頭的女生。
但奇怪的是,我居然沒怎么反感。比如上周下大雨,我在教學樓門口躲雨,突然有個短發女生沖過來塞給我一把傘:“快去!聽說小橘在車棚底下淋濕了!”我愣愣地舉著傘往車棚跑,果然看見那只肥橘貓縮在自行車后座發抖。我把它裹進外套里帶回家,它居然沒撓我。
后來那女生加了我微信,頭像是只戴蝴蝶結的貓。她說她叫小雨,是大二中文系的,還給我發了一堆貓咪護理知識。我們聊著聊著,發現她都記得每只貓的名字——甚至包括那只總在宿舍樓下碰瓷的禿尾巴黑貓。
漸漸地,我的“喂貓日常”變成了小型線下活動。周末常有女生帶著貓糧來找我,美其名曰“蹲點巡查”。我們一邊找貓一邊瞎聊,從貓屎怎么處理到期末考試重點,什么都能扯。她們說我喂貓的時候表情特別溫柔,我心想:廢話,誰對著毛茸茸的圓臉能不心軟?
最讓我哭笑不得的是,上個月校刊居然來采訪我,說要做個“校園暖男專欄”。我對著話筒支支吾吾半天,最后只憋出一句:“其實它們比我受歡迎多了……”結果文章登出來,副標題是:“他說:貓才是主角。”
現在我的儲物柜里堆滿了貓糧,宿管阿姨每次見到我都笑瞇瞇的:“又去獻愛心啊?”甚至有天晚上,我在操場角落發現一個紙箱,里面整整齊齊放著貓窩、玩具和一張字條:“交給男神分配!”
其實我知道,那些女生哪里是真的來看我。她們只是需要一個小小的借口——一個能讓自己相信世界很溫柔的理由。而貓,恰好成了這個理由的載體。
至于我?我依然每天背著塞滿貓糧的書包晃蕩在校園里。偶爾聽到有人小聲說“就是他!”,我就假裝沒聽見,低頭加快腳步。但嘴角忍不住往上揚。
嘿,誰不喜歡被當成超級英雄呢?哪怕只是個管飯的。